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修亭心迹

艺术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字如其人,不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足见其人。 《修亭心迹》纪录的全是个人的内心轨迹,虽没写明原创,但是属于自己的内心独白。我认为错的并非真不好!我认为对的并非就正确,不可断章取义!虽水平有限,但敝帚珍之。原则不同意转载日志,若有转载敬请署明转载于《修亭心迹》,多谢!

“想的美!”  

2009-11-18 15:52:51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前两天,老婆考驾照,让我这司机陪她一起去,这大冬天还是第一次到南部山区,尤其是大雪之后,一路雪山,我也得要表现出“老”司机的从容不迫的驾驶技术,一边开车一边指给他们看,真是美啊!这大雪覆盖了大地的秀美景色,但呈现的是纯洁美,是一种日常所不常见到的景象,是崭新的统一,虽是统一,但看得出所有日常你所见到的层次的感觉,依旧存在,只是若隐若现,在大雪的覆盖下更显得含蓄蕴藉。把他们送到考场,我在山上极目连绵的南山,好一幅“千里雪山图”,与以往的“满目青山”多了一份心境,清净、圣洁,我真的体会到一点“高处不胜寒”的美感。

下午她们顺利考过,看得出大家的心情不错!我开车送她们下山,她们留意到我车上放着轻音乐,心里特别舒畅,也有了看雪景的心情,我有意把车开得很慢,“慢慢走,欣赏啊!”她们一边说笑,一边贴近车窗看雪景。其中有一位老师(大学老师)说:“我们来的时候有位大姐说,这山上的雪就像是撒上的石灰、白面一样!我一下就感觉这雪山就不美了!”是啊!石灰、白面就太物化了,物化成天天见得到的东西,还能珍贵吗?太没有诗意了,那是现实生活的日用品,如果在长年吃不上白面的年代,这个比喻就另当别论。“石灰”、“白面”与“雪”反过来比喻或许会是另一番精致!

同样的是眼中的“白皑皑的雪山”,但境界差别就大了,这境界是什么?就是“美”啊!所以说,美是因人而“美”。我突然冒出一句:“想的美!”大家都笑称“的确是”。美不美要看‘想’的美不美!当然,美就是美感,客观中的“美”就是“形象”而已。不美也并非就是“丑”,看上去雪山像撒上的白面,抹上去的石灰,这也并非就是丑的,只是感受不到美而已!

英国美学家鲍申葵在《美学三讲》里说过:“情感表现于形象,于是有美。”也就是需要具备三个条件,“情感”、“表现”、“形象”才能构成“美”,因此单纯一个“形象”并非能说明“美”。这个问题在美学界争辩了很久了,焦点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,由此我又想到了两个人,一个是黑格尔,他说:“理念是从感官所接触的事物中照耀出来,于是有美”。“理念”是通过感官“照耀”,这个照耀就是“表现”,这个“理念”与鲍申葵的“情感”是同一领域。都离不开“想”。另一个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,他自称是“尼采式的唯心主义信徒”,他说:“美是创造出来的,它是艺术的特质,自然中无所谓美。在觉自然美时,自然就已造成表现情趣的意向,就已经是艺术品。”他否定所谓的“自然美”,他认为自然就是自然,不存在自然美,美就是美,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美的认识。看来的确是“想的美!”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61)| 评论(13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