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修亭心迹

艺术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字如其人,不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足见其人。 《修亭心迹》纪录的全是个人的内心轨迹,虽没写明原创,但是属于自己的内心独白。我认为错的并非真不好!我认为对的并非就正确,不可断章取义!虽水平有限,但敝帚珍之。原则不同意转载日志,若有转载敬请署明转载于《修亭心迹》,多谢!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  

2009-03-24 16:17:12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

我常在想,我们为什么学习要临帖,这个“临”到底该如何去理解?有些书法大师到老还在临帖,那么与他早期的临帖还一样吗?因此临帖的内涵必定也是深奥的,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,就我个人理解临帖也是在变化的,我认为临帖就是用帖启发自己,是将字帖放在一旁,参照着字帖上的字,观其形势而启迪之,若临渊之临。

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个代表,是中国人民的一个美好的记忆,它具有悠久的承传性,一代又一代的书家把最珍贵的一部分承传给后来者,启发着后来的书家,人们“择其善者而从之”,在古代经典作品中汲取精华,古为今用,为我所用。临近古人也是为了超越古人,“离”开古人是我们临帖的目的。

我近期的临帖多倾向于若即若离,也可以说是写意性临书,就是对原帖特征的概括,主观地认为主要的、灵魂的,写其大意。鲁迅先生在《汉文学史纲要》中说汉字有三美:“意美以感心,一也;音美以感耳,二也;形美以感目,三也。”汉字是一种“意”与“象(形)”的结合,“象”具有客观性,而“意”具有主观性,是学习者通过感悟去获取“意美”的信息,去感受“只可意会不可言说”。有时临帖不妨“恶搞”一下,放松心态,作恣意改造、肢解、拼凑等“文字游戏”,使整个过程充满了刺激感与想象力。目的是打破原帖的面貌,不受束缚。

前几日考察孝堂山汉画像刻石、北齐陇东王感孝颂之后给我的启发很大,直接临没有意义,要利用原帖的“看点”,做点文章。我选感孝颂中的我认为很好玩儿的异体字,拽在一起,变化字形,强调空间,用墨色变化使本来没有关系的字产生节奏,有韵律感,完全是创作的理念,虽与原帖远一些,但“我”的成分多了。面面俱到的临帖到头来处处没有自己,这没办法!只有感与悟,才能临近古人又能离开古人。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临《陇东王感孝颂》字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《陇东王感孝颂》集字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 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 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临近古人,离开古人 - 修亭心迹 - 修亭心迹
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9)| 评论(17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