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修亭心迹

艺术的故事 THE STORY OF ART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关于我

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字如其人,不识我者,见我之作,或曰:足见其人。 《修亭心迹》纪录的全是个人的内心轨迹,虽没写明原创,但是属于自己的内心独白。我认为错的并非真不好!我认为对的并非就正确,不可断章取义!虽水平有限,但敝帚珍之。原则不同意转载日志,若有转载敬请署明转载于《修亭心迹》,多谢!

远怀古人 梦中神合——董庆哲与其书法艺术  

2011-12-08 14:50:34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远怀古人  梦中神合——董庆哲与其书法艺术

 

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

有人怀疑在“同质化”的这个时代,已经没有地域文化的差别。我认为,恰恰相反,地域的差别犹如血脉流淌的“O型”、“A型”、“B型”、“AB型”……等血液,无论血液的成分如何,流淌的永远是父母的血液,基因与DNA的标签只属于个体。

山东“大汉”自然有山东汉子的血性,坚韧、执着中潜藏智慧,激情豪放中蕴含敦厚。

今年秋天我由济南市区移居长清,除了钟情我理想的家园,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长清的地域文化魅力令我着迷,古刹灵岩寺那辟支塔的神奇,孝堂山那精美的壁画,再就是古老的齐长城。始建于春秋时期齐长城,将齐鲁大地割为阴阳,长城之阳,鲁也。长城之阴,齐也。这一“割”,割成彪炳华夏的齐鲁文化。距今2500多年的齐长城,昔非今比,但是“城墙头”的精神文化依旧浸润着大汉的气质。

我的朋友庆哲就是生长在“城墙头”的一个真汉子。

我与庆哲交好已多年,我了解他,儒道互补,以儒家的眼光看庆哲,气质儒雅,文质彬彬;以道家的眼光看庆哲,恬然淡泊,致虚守静。而我愿用艺术的眼光看庆哲,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。品庆哲书法远怀古人,梦中神合

庆哲以诚一斋自居,缘于诚心于一。高中时庆哲兴趣颇广,书法、绘画,尤其是画素描,常常一坐便数小时,爱好音乐,热爱足球,后来以至于不得不取舍,所有的爱好都放弃,唯独书法放不下,书法便成了庆哲的惟一,也是出于珍惜自己的惟一,取“诚一”为斋号。我不太清楚李叔同取“弘一”的本意,但繁华阅尽,九九归一,“一”是最根本的。庆哲公务之余,对书法的执迷,犹如 “皈依”书法艺术这一众妙之门。

庆哲认为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,不但要从形式上去表现,而更应充分地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形式充分的表达。而庆哲的表达形式又是那么的自然,让我想起宋代的杨万里。一方面杨万里字诚斋,另一方面是杨万里那以“诚斋体”诗歌的禅意情趣表现出的澄明、随缘、幽默的审美境界。杨诚斋作诗更像李太白,随手拈来,俯拾即是。庆哲公务之余的遣兴拈毫,兴致所至,不计工拙。这种书写状态,类似中国北宋时期,被后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期的文人情怀。你看,苏轼的“点画信手烦推求”对法度是那么的不屑一顾,很烦!崇尚的是自然,偶然的书写状态。很难想象倘若苏轼遇上时下流行的拼接、制作、摆弄的“书法工艺品”会是什么心情?在庆哲看来,矫揉造作,大道不为。庆哲推崇,大道至简,道法自然。书法的创作多为偶然自得,犹如陆放翁《山行》诗云:“眼边处处皆新句,尘务经心苦自迷。今日偶然亲拾得,乱松深处石桥西。”

庆哲对古代书法文献有自己独特的见解,也坦承没有对哪块碑帖下过死功夫,喜欢、热爱经典之作,但不盲目,从不亦步亦趋。其实他这种学习方法就近人来说,谢无量、徐生翁、鲁迅都是例证。明代的倪元璐《倪文贞公文集》曾云:“夫用古如怀远人,可使其梦中神合,不可使其白昼形见魅出”。这是学习古人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,是敬畏经典,尊重古人,决不是那些打着传统旗号在糟蹋传统的伪书家所理解的“白昼形见魅出”。庆哲书法以行草为主,也可能是行草更能充分表达自己情怀,虽看不出行草衣钵,但“梦中神合”。

庆哲多以书斋漫步式的状态创作,是生活常态的自然流露,但也偶露峥嵘。最近拜读大醉之后的几件书写徐志摩诗的作品,让我惊讶!近于草书,也几近疯狂,扯掉斯文,心性直泻,操调险急”,于急管繁弦之流畅飘逸中又见敦厚凝重,犹如“空山凝云颓不流”,细处可以明察秋毫,肌理清晰,线质遒劲;远观则宏观在宇,犹见舆薪,谋篇命意,情意贯注。这应该是庆哲书法最好的状态。艺术总是会出现意料之内外的惊喜!往往醉后得真如。我曾醉后在李青松工作室刻过朱文印“君子藏器”,也没修改,当时送给庆哲,后来我惊讶的问庆哲这是谁刻的?这么爽!庆哲说看来你是真的喝多了!

是啊!无酒,修身养性,意与古会;有酒,挥酒增墨,骚动青春,岂不美哉?爽哉!这或许就是“齐长城根儿”的生活吧!

     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3)| 评论(1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